安全警示应急管理部最新消息:按照2025年度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工作安排,11月份,22个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组将陆续进驻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年度考核巡查。
涉及燃气,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明查暗访首批现场检查问题已曝光,请对照自查!
液化气站安全总监不清楚液化气爆炸极限考核巡查组夜间暗访合作市优点液化石油气站检查。考核巡查组现场核查发现,该站安全生产制度不完善、培训不到位。值得一提的是,面对考核巡查组专家现场提问,该站安全总监对液化石油气1.5%~9.5%的爆炸极限这一应知应会内容,给出了“高于45%,低于16%”的错误答案,且站内无一人能准确回答。通过进一步对现场设备进行检查,考核巡查组发现该站泵房设备漏气。经检测,该泵漏气数值已超出检测仪显示上限。
液化气站工作人员均不会熟练使用检漏仪在甘南州夏河县洒乙昂荣达液化气站。考核巡查组同样检测到该站泵房烃泵漏气,且站内配备的燃气泄漏检测设备不符合要求——优点液化气站、荣达液化气站分别使用检测甲烷、通用可燃气体泄漏检测设备,而正确选型应当为液化石油气或丙烷泄漏检测设备。专家指出,甲烷检测仪虽可能报警,但易导致探头“中毒”失灵,影响检测准确性。同时,荣达液化气站只有一台检漏仪,且该站人员均不会熟练使用。
气瓶层层堆叠考核巡查组在检查信阳市融森燃气有限公司时,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打开瓶库区卷帘门。门一升起,只见密密麻麻的液化石油气钢瓶靠墙倒放,共堆叠有7层。“你们难道不知道气瓶如何安全码放吗?”考核巡查组专家询问企业主要负责人。“按照要求必须直立码放,但这都是报废的气瓶……我们马上改!马上改!”企业主要负责人很快明白了问题所在。在叠放的气瓶旁,本应时刻监测泄漏的可燃气体报警器探头,被一个白色塑料袋裹住。专家上前取下塑料袋,发现连接报警器的防爆管也是松动的,已失去防爆功能。考核巡查组随即拉开左侧两间库房的门,同样堆满液化气钢瓶的库房,也未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
根据2025年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和明查暗访的最新动态,结合国务院安委会历年检查重点及政策导向,根据以往经验总结,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和明查暗访涉及企业的通常涵盖以下12项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投入,隐患排查治理,危险源管理,职业健康管理,事故报告与处理,现场安全管理,外包和协作单位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档案管理等”(不限于):
1.安全生产责任制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职责。主要负责人是否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
案例1:河北省赤城县茂源铁矿发生塌方事故后瞒报。问题描述:涉事企业“只包不管”,外包队伍管理失控,地方监管不力。处罚:企业被提级督办,责任倒查,相关人员被追责。
案例2:山西古交市世纪金鑫煤矿非法开采、隐瞒作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处罚:查没非法所得并处5倍罚款(2128.38万元),涉事矿长撤职并纳入失信名单。
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检查企业是否制定并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否有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案例1:某化工企业制度缺失。问题描述:未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缺乏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制度内容与实际生产脱节,未及时更新;未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处罚结果:罚款30万元;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部分作业;企业主要负责人被约谈。
案例2:某煤矿企业制度流于形式问题描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内容空洞,缺乏可操作性;未将制度落实到具体岗位,员工不了解制度内容;未定期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处罚结果:罚款20万元;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高风险作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被警告。
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检查企业是否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员工是否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案例1:某煤矿企业培训不到位问题描述:未按规定开展全员安全培训,特别是外包人员未接受培训;培训内容流于形式,未针对岗位风险进行专项教育;未建立培训档案,无法提供培训记录。处罚结果:罚款20万元;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高风险作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被警告。
案例2:某化工企业培训造假问题描述:培训记录造假,未实际开展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培训证书过期;未对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处罚结果:罚款30万元;责令停产整顿1个月;企业主要负责人被约谈。
4.安全生产投入检查企业是否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是否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设备。
案例1:某化工企业未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企业名称:某省重点化工企业。问题描述:未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被挪用于非安全生产用途(如企业日常运营开支);安全生产设施老化,未及时更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处罚结果:责令限期补足安全生产费用,并缴纳滞纳金;罚款50万元;企业主要负责人被约谈,并记入个人信用记录;整改期间暂停部分高风险作业区域生产。
案例2:某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使用不规范。企业名称:某国有煤矿企业。问题描述: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符合规定,但使用不规范,未优先用于重大隐患整改;部分安全生产费用被用于非生产性支出(如员工福利);未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无法提供详细支出记录。处罚结果:罚款30万元;责令限期整改,重新规划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企业安全生产评级降级,影响后续项目审批;财务部门负责人被警告并扣发年度奖金。
5.隐患排查治理检查企业是否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并定期排查。对发现的隐患是否及时整改并记录。
案例1:某化工企业隐患整改不力问题描述: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未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后未及时整改,导致事故发生;隐患排查记录造假,未如实反映问题。处罚结果:罚款50万元;责令停工整改,直至隐患消除;项目经理被暂停执业资格6个月。
案例2:某煤矿企业隐患未闭环问题描述:隐患排查记录不完整,未形成闭环管理;重大隐患未及时上报,整改措施不到位;未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处罚结果:罚款30万元;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部分作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被警告。
6.危险源管理检查企业是否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和监控。是否制定并实施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
案例1:某化工企业重大危险源未备案。企业名称:某省重点化工企业。问题描述:企业未按规定将重大危险源(如液氨储罐区)向监管部门备案;重大危险源区域未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未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缺乏日常监测和应急预案。处罚结果:责令停产整顿1个月;罚款50万元;企业主要负责人被约谈,并记入个人信用记录;相关责任人被撤职。
案例2:某建筑企业危险源辨识不足。企业名称:某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问题描述:未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如高空作业、临时用电等);危险源区域未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工人未配备合格劳动防护用品;未制定针对性的危险源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处罚结果:罚款20万元;责令停工整改,直至危险源管理符合要求;企业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后续项目招标受限;项目经理被暂停执业资格6个月。
7.职业健康管理检查企业是否提供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档案。
案例1:某制造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缺失问题描述:未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公示;未为员工提供合格劳动防护用品;未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处罚结果:罚款30万元;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相关作业;企业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
案例2:某化工企业职业病防护不到位问题描述:未对有毒有害作业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未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员工未佩戴防护用品;未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员工体检记录缺失。处罚结果:罚款50万元;责令停产整顿1个月;企业主要负责人被约谈。
8.事故报告与处理检查企业是否按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是否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并落实整改措施。
案例1:某化工企业瞒报事故。企业名称:某省重点化工企业问题描述:发生一起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3人受伤,企业未按规定在1小时内向当地应急管理部门报告;企业试图通过内部处理掩盖事故,未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事故现场被破坏,关键证据丢失。处罚结果:责令停产整顿1个月;罚款100万元;企业主要负责人被约谈,并记入个人信用记录;相关责任人被撤职并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2:某建筑企业事故处理不当。企业名称:某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问题描述: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导致1人死亡,企业未按规定保护事故现场;事故调查流于形式,未深入分析原因,也未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未按规定向家属支付赔偿金,引发社会舆论关注。处罚结果:罚款80万元;责令停工整改,直至事故处理符合要求;企业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后续项目招标受限;项目经理被暂停执业资格1年。
9.现场安全管理检查生产现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存在违章操作。安全警示标志是否齐全,消防设施是否完好。
案例1:某冶金企业现场管理混乱问题描述:现场安全警示标志缺失,危险区域未隔离;作业人员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现场物料堆放混乱,堵塞安全通道。处罚结果:罚款20万元;责令停工整改,直至现场管理符合要求;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被警告。
案例2:某建筑企业现场管理缺失问题描述:施工现场未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高处作业无防护网;临时用电线路混乱,存在触电风险;未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处罚结果:罚款30万元;责令停工整改,直至现场管理符合要求;项目经理被暂停执业资格6个月。
10.外包和协作单位管理检查企业是否对外包和协作单位进行安全管理。是否签订安全生产协议并明确责任。
案例1:某电力企业外包管理失控问题描述:未对外包单位资质进行审核,将工程发包给无资质单位;未对外包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现场管理混乱;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责任不清。处罚结果:罚款30万元;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外包作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被警告。
案例2:某建筑企业外包管理缺失问题描述:未对外包单位进行安全交底,现场作业风险高;外包人员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存在安全隐患;未对外包作业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处罚结果:罚款20万元;责令停工整改,直至外包管理符合要求;项目经理被警告。
11.应急管理检查企业是否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是否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
案例1:某化工企业应急预案缺失问题描述:未制定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无法及时响应;未配备应急物资,救援设备缺失;未组织应急演练,员工缺乏应急处置能力。处罚结果:罚款30万元;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高风险作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被警告。
案例2:某煤矿企业应急演练流于形式问题描述:应急预案内容空洞,缺乏可操作性;应急演练记录造假,未实际开展演练;未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处罚结果:罚款20万元;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部分作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被警告。
12.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并保存安全生产档案。档案内容是否齐全、真实。这些检查内容旨在确保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
案例1:某建筑企业未保存安全培训记录问题描述:2024年5月,巡查组发现江苏省某建筑企业未建立员工安全培训档案,新入职员工的安全培训记录缺失,无法证明已履行培训义务。事故发生后,企业无法提供培训证据以减轻责任。处罚结果:企业被责令限期整改,并处5万元罚款;主要负责人因未落实档案管理职责,被罚款1.2万元;纳入地方安全生产“重点关注名单”,后续接受高频次复查。
案例2:某化工企业隐患排查档案造假问题描述:2024年3月,山东省某化工企业被查出隐患排查记录造假,档案中登记的隐患整改时间与实际不符,部分隐患未整改却标注“已闭环”。企业试图通过虚假档案应付检查。处罚结果:企业被顶格处罚10万元,并停产整顿1个月;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被罚款2万元,并暂扣安全资格证书;造假行为被公开通报,纳入省级安全生产失信联合惩戒名单。
信息来源:博燃网

黑龙江省燃气协会成立于2024年3月1日,是在黑龙江省民政厅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接受业务主管单位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业务指导和登记机关黑龙江省民政厅的监督管理。
协会秉承坚持政治属性、坚持人民至上、敦促安全生产、履行法定职责的宗旨,以最坚定的工作信念和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服务政府、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热忱欢迎广大燃气经营企业、技术研究院、高校、设计咨询、产品生产企业和涉及燃气业务的相关单位加入协会。
扫一扫了解更多
